- 积分
- 6963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2-3-19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
一、引言
自主学习是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高教司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课不是被看作学生做题、老师讲题的练习课,就是被认为是对课文中出现的词汇、短语、语法知识等语言现象作非常精细的讲解的精读课。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这种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培养,不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形成了被练习题牵着鼻子走,过分依靠教师指导的被动阅读习惯。要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建立自主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本文从自我监控策略内涵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来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自我监控策略的含义
自我监控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具体学习策略的策略性使用,它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学习策略,可以促使学生激发和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水平,并指导学生依据不同学习内容,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来分析学习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同时促使学生反思或总结性评价所达到的效果,以吸取经验与教训,并为下次学习做准备。自我监控策略由五个步骤组成:(1)在执行某种具体学习策略时对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提出计划;(2)对具体学习策略中各个步骤的有效性加以监控;(3)在实施具体学习策略时对其进行检验;(4) 必要时修改该策略;(5)对此具体策略加以评估以确定其有效性。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 J. Sternberg 则提出自我监控策略有七种重要成份:(1)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性质,或者说弄清楚这一具体问题属于哪一类;(2)选择一组低级的非执行性成分(即通常讲的认知成分)来帮助完成任务;(3)选择某策略将上述低级的非执行成分组织在一起以利完成该任务;(4)选择一种或多种信息的心理表征;(5) 决定如何分配注意资源;(6)监控或追踪问题解决的基本情况, 如问题已解决到什么程度、当前正在做什么、还有何问题有待解决;(7)对任务完成好坏的内部反馈(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他人评价)有所了解。
三、自我监控策略在英语自主阅读中的运用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它不仅涉及到语言因素,还涉及到一些非语言因素,即阅读习惯、阅读心理、背景知识、阅读技能与策略等。阅读理解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几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自上而下”(top- down process) 和“自下而上”(bottom- upprocess) 两个模式的交互运用,提取自己头脑中的背景知识,来完成阅读理解。因此,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必须让他们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展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者认知策略及过程的监控和调节,要求学习者主动探讨,达到学习者与阅读材料之间和谐统一,并自主反思,不断调整,评价阅读过程和结果。自我监控策略的运用是保证自主阅读活动开展的保障,发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离不开自我监控策略的培养。
(一)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
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自我监控主要体现在计划性和准备性两个方面。初中因式分解即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和安排,对阅读材料内容、阅读活动进程作好规划。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理论,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先决条件。输入是受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限制的,只有适合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输入才会被理解。关于什么是适合学习者的“可理解输入”,Krashen 提出了“i+1”的概念,即把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定义为i, 把语言发展的下面一阶段定义为i+1。其中1 就是现有的语言水平与下一阶段语言水平之间的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i+1 水平的语言材料,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时,才能够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Krashen同时指出,理想的输入条件除了“输入的可理解性”,还包括“输入的趣味性或相关性”和“足够的输入量”。因此,在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选择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而阅读目标的高低也应该根据学生的现有语言能力来制定,并在阅读计划中体现分级阅读。其次,学习者阅读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要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到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阅读材料。最后,学习者必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可理解输入材料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因此学生的阅读计划应该是长期性的,要指定阅读的数量,并按计划约束和管理好自己,根据计划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制定一个计划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数量和阅读时间,并把这些内容填入计划表,按计划认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学生阅读的进程,提供参考意见,帮助修改阅读计划。
(二)监控阅读过程,提高阅读效率自我监控体现在阅读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照制定的阅读计划,及时总结,克服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调整阅读策略,增强阅读的效果,最终达到阅读目标。首先,学生要意识到自我监控的重要性。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形式,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读者不是书面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积极探索作者思想,获取字里行间信息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阅读练习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觉运用监控策略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排除干扰,有意识地坚持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阅读策略培训,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运用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授和训练学生阅读技能和技巧的时候,不仅仅是教学生做什么,还应该注意让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该技能是什么:下定义,描述技能特征;(2)为什么学习该技能:说明技能学习目的;(3)如何使用该技能:分析,解释和示范该技能;(4)该技能用在何时何地:界定技能使用环境;(5)对技能的使用作何评价:分析技能使用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