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楼主:正德 - 

[来安文化] 古来安十景新探之三【石崮呈祥】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冷月清辉


    谢谢啊!这三天连续穿越,没来得及上论坛。{:soso_e183:}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5-9 14: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俗称:石鼓山么?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5-9 15: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拳之心,善莫大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18: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俗称:石鼓山么?
平和的心 发表于 2012-5-9 14:48



    是的,是石崮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2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拳拳之心,善莫大焉……
我行我宿 发表于 2012-5-9 15:25



    感谢我行老师的关注和赞誉。{:soso_e181:} {:soso_e183:}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5-18 08: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正德


    固,崮之本字也。两字在用作山名时可通,而非错字、别字。
    来安县志,首修于明之魏大用,后又多次续修,现存县志古版本为清道光十年版。现刊印的清道光十年版县志,由晚清举人来安人余培森校注。
    旧志所记“石固山”,今人认为应该叫“石崮山”,疑为志之谬也。来安县志历明清两朝,修、校七次之多,每次修志均有本土学士参修,其中不乏治学严谨之人,我想,断不会将此地名任其讹传至今。用“固”而不用“崮”,应有它的道理,而非志之谬也。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3: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崮”字,在来安这几次的修志之前就早出现了。因此不该存在“固”、“崮”通假问题。
旧志用“固”而不用“崮”,也许有其他的道理,可以探究。但这与县志修校几次,什么人校注,治学是否严谨,并无决定性的关系。
应该允许后人对现有文献提出质疑进行辨析论证。
谢谢关注并请继续不吝赐教。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5-20 21: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在什么位置,从县城到那怎么走?作为来安人我真的不知道石崮山,惭愧!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2-5-21 17:51 编辑
请问在什么位置,从县城到那怎么走?作为来安人我真的不知道石崮山,惭愧!
转转跑跑 发表于 2012-5-20 21:55



    做来安到屯仓的班车到底站。其实不知道石崮山更好,知道了,你会很伤心......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5-23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正德


   “崮”字,甲里没有,金里没有,篆里没有,六书通里也没有,至于何时出现该字不详。“石固山”山名,始志于明志,山名最早取于何时,后人亦不甚详。“崮”由“固”生,合造字所依,所以我说两字通假。也有可能是山名得在“崮”字出现之前,后人一直延用所致。
    后人用“崮”代“固”,有可能是为了更准确地表义罢了,而非是为了纠正错字。
    来安古地名被后人误写的事也是常有的。如来城的“肖官桥”,原名叫“霄宫桥”,因被后人误写而讹传至今,结果是以假乱真并被新志确认。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