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2-6-3 07:11 编辑
乘车日记 1984年04月13日 下午接到上级命令,要我立即赶赴北京军区保卫部受领任务(我是团保卫股长,相当于县公安局长),令我即速去辽宁海城处理一宗命案后续工作。 我闻风而动,带上必需用品,携五四式手.枪.一支,子弹八发,迅速登上北京吉普,沿着赤沙公路,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着向怀来县沙城火车站急驰而去。 当我赶到火车站时,已是夜幕降临,灯火闪烁。虽是春风时节,朔风照旧强劲地扬起飞沙,让人只能眯缝着眼行走。 这里顺便提一句,这沙城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北风行》一诗中描写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地方。轩辕台就是河北怀来。风能把那么大的雪片纷纷吹落到轩辕台,由此可见,这里的风雪是何等的威猛而恐怖。 因出发前电话预订了车票,所以,人到车站后,及时乘上直达首都的45次列车。当我的脚刚跨进车厢,立即被车内那种井然有序,礼貌待客的良好氛围所感染。只见清一色的女乘务员,象蜜蜂一样,不停的忙碌着。旅客的行李被整齐的排列在行李架上,车厢地板被擦拭的彤红锃亮。立体声轻音乐在耳际款款萦绕。众旅客表情怡悦,气氛和美,诚然客至如归。 我带着好奇的口吻,向同座的一位老者询问,此车何以如此服务高质量?老汉眯缝着眼,神秘的看了看我,反问我说,同志,你敢情是头回坐这趟车吧!我说是的,可这话怎么讲?老人重新正了正身子,用一种略带几分自豪的口气对我说,这趟车是由“三八女子包乘组”服务的,从车长,司机到乘务员,都是女子。在京张线上跑了多年啦。服务质量真个是过得硬。凡是坐过这趟车的人,没个不说好。欧!原来如此。我听了这位老同志一番赞誉后,肃然起敬。重新矫正了一下视力,下意识地注视着一位正在忙碌的年轻女乘务员。看上去她不个二十多岁,身着得体的制服,白析的肤色,亲切的面容,适中的身材,加上她那轻盈,娴熟的服务动作,瞬间子给我留下了一个难以忘却的定格镜头。只见她一会为旅客提壶续水,一会为困盹的乘客哄斗小孩,一会又殷勤搀扶老人如厕。她的举止言行深深感动着每一位乘客的心。人们不时向她投以满意,赞许和敬佩的目光。 列车在夜幕中驰骋,有节奏地发出车轮与铁轨接缝磨擦发出的咣铛,光铛声。车厢内的乘客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打盹,有的在给孩子喂奶,有的在吃面包克瓜籽,有的漫无目的的凭窗看车外夜景。这时,列车播音室传出评选红旗车厢的倡议。紧接着列车长笑容可掬的来到我所乘坐的第七号车厢,向乘客征求意见,经过少许时间的酝酿评选,七号车厢终于夺魁。在乘客们热烈的掌声中,一面“文明车厢”的锦旗豁然挂到了七号车厢内。大家交口称赞,引以为荣。有的旅客兴致勃勃地取过意见簿,留下自己的赞美之言。 我也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拿过意见簿,挥笔写下四句评语:“笑脸相迎春意浓,客至如归与家同。当今女子真能干,岂疑巾帼出英雄。”(假如北京铁路局资料库,还保存着这本意见簿,那里边的某一页必定有我的字迹)。列车在崇山峻岭中欢快地飞奔,“三八女子包乘组”的文明服务之风,必将伴随着旅客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