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风雨文和园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8-15 09: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雨文和园

不雅斋先生
      面包车出了桐城市,天就开始滴雨了。我与老徐乘坐一辆面包车上在雨中前去拜谒文和园----大清朝三朝元老张廷玉之享陵
      车行过邑北的一处巨型浮雕。穿过浮雕,就标志着我们已经走进了龙眠山区。山下是一片湖泊,名字叫主镜庙水库,面包车绕湖而行,在湖山之间向前奔驰。雨一直在滴浇着。车子行进了约莫半个小时后,在一座乳白色的拱桥前停下。这座拱桥横跨在一条清秀的涧溪之上,整个桥体上拱,仿佛一轮出水的弯月,桥边是乳白色的护栏,煞是好看。但是桥上不能走机动车辆。我与老徐必须下车。于是我们举着雨伞向山里走去。
      原以为去文和园的路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没想到竟然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我们蹒跚在这条小路上,路边的杂草全被雨水打湿,只是可惜了我那双新皮鞋,刚刚穿上,就“经风雨,见世面”了。
      走过一段仄仄的山间小路,再折而向山下走去。又跨过一小溪,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条石板小路,路依然不宽,但是石板构成了,我穿皮鞋踏上去,感觉舒服多了,石板路的两边,长草披离,沾满雨水,仍旧打湿着我的鞋子与裤子。为了拜谒文和园,我受这点淋漓之苦也认了。这条磴道引领我们向山上走去。有时磴道平缓,有时磴道陡直,也不知走了多少级石磴,只知道在我们转过一片浓荫的竹园后,我们就来到了文和园前……
      因为是雨天,没有游客,文和园的大门紧闭着。老徐上前敲门,敲了半天才有人来开门。开门者见雨天还有人来拜谒文和园,似乎略略感到意外。当然,我们得买票进文和园。走进一个小厅堂----张廷玉之享堂,这里正面墙上悬挂着张廷玉的绣像一张,这就是满清王朝中功劳赫赫的人物。绣像上的张廷玉,身着一品官服。面对绣像,我似乎还能想象出他当年叱咤风云的样子。左右墙上分别挂着张廷玉和其父的诗文手迹。
      拜谒张廷玉的绣像后,我们往后面走,出了一个小门我们就来到了张廷玉的墓园了。从山下向山上望去,墓园的总体轮廓可以分辨得出来,尽管雨还在滴落。墓园里那宽阔的台阶引导着我们一步一步地向上走去。大约走了二三十级,我们就来到了墓园的正前方。一条甬道直向山上通去,甬道两边都是石雕,有石人石马石羊等,离我们最近处是两根立柱,象征着墓园之大门,柱状上刻有文字,那是用来旌表张廷玉之的丰功伟绩的,石人石马石羊分立甬道两侧,有的已经破损严重,它们在这里守着张廷玉,已经守了两三百年了,如今仍旧在守着张廷玉之陵寝。
      我们继续往山上走去,此时,雨却突然大了。整个龙眠山区都没入浓浓的茫茫的雨雾之中。这时,我的视野变得异常狭小,远处的山山水水都看不见了,站在张廷玉的墓园里,除了雨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设若是在天朗气清日子,也许这里会有成群结队的游客在嬉闹,也会有山鸟在啼鸣,至少会有风声从树梢上吹过,可是此时,这些声音都没有,只有我与老徐两人举着雨伞并行,向张廷玉的陵寝走去。
      我们走在张廷玉的坟墓前,雨又突然小了,几成零星小雨,于是我们收起伞,在张廷玉墓前徘徊。这张廷玉的陵寝具有典型的桐城风格。整个墓基分三层,皆成弧状。最低层是一个平台,是稍大的一个扇面;中间层又是一个平台,稍小的扇面,这里有供桌、香炉等;最上层是一个椭圆形,椭圆形之中央应为张廷玉的棺椁所在。据老徐介绍,张廷玉之陵寝在“文革”期间曾被炸开过几次。我听后,先是愕然,后又坦然。那是一个丧失理性的时代,更是一个好掘人家祖坟的时代,就连死去两千多年的孔圣人的陵寝都被挖开,所以,张廷玉坟墓被掘也就不足为奇了。从文和园回来后,我查了查《桐城掌故》一书,书中记载,张廷玉之坟墓一共被造反派炸开过三次,似乎炸开张廷玉之坟墓就是红卫兵造反派革命最彻底的表现。当年,伍胥鞭尸,至少伍胥与楚王有不共戴天之仇,红卫兵造反派与能张廷玉结下深仇大恨吗?不可能。这只能归结为那个丧失理性的时代,一切不可能解解的行为在那个大时代背景下都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两百多年前的满清宰相,其父张英亦宰相,父子宰相具出于桐城,本应该是桐城人的骄傲,比如那个“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张英宰相的演绎的,显示了宰相肚里的撑船的大度与包容,从而将桐城演绎成“礼仪之邦”。如今,一门两宰相(或说三宰相)成了桐城人向世人炫耀的资本,更是桐城人茶余饭后唠嗑时的美谈,甚至曾经主宰过中国文化两百多的“桐城文化”,张廷玉与其父亲二人也功不可没。翻开《清史》之《张廷玉传》,这里有这样的评价:“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乾隆)五十年复见廷玉议,以所论与上同,命勒碑其次,并题其后,谓‘廷玉有此卓识乃未及见……古之所谓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为戒,且为廷玉惜之。’终清之世,汉大臣配享太庙,惟廷玉一人而已。
      既然到了文和园,那就在这里留个影吧,我举着雨伞,让老徐为我拍一张留影。谒罢张廷玉墓,雨渐小渐停,于是,我们便往回走。再次来到张廷玉之绣像前。我不可能与张廷玉生于同一个时代,不能一睹此人宰相风采,那就与他的绣像合个影吧。当然,假如我生活于张氏时代,我可能根本没有机会与之合影,现在我与之合影,已经由不了他老人家了。与之合影,用作纪念,至少证明我曾经到此一游,拜谒过文和园。
      张廷玉,曾经当朝一品,退休之前,曾被指名死后配享于太庙,由于他坚持死后要葬于家乡,为此几乎惹怒了乾隆皇帝,削得其配享太庙之资格,不过乾隆最终体恤老臣,将他赐葬于他的家乡桐城龙眠山上,一座山的整个南坡都变成了张廷玉之陵寝。嘉庆皇帝即位后,仍遵高宗之遗命,将张廷玉配享太庙,算作给张氏的哀荣。如果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长眠于此成为“龙眠山之王”的张廷玉坐北朝南,永享这一片风水宝地,南边十分开阔,蓝天、白云、田野、溪流、青山、绿竹、苍松、翠柏,都永远属于他。
      我在风雨中拜谒了文和园,虽有风雨之阻,却兴致不减,最终获得了拜谒文和园的快乐,这点风雨与当年张廷玉所面对的风风雨雨又算得了什么呢?与“文革”那阵风雨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0 天

连续签到: 16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8-15 12: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叙述游览文和园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夹叙夹议,好文章。{: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8-15 14: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2-8-15 14:42 编辑

以联评文:

听景犹如观景伴君神游文和苑;
名相本是忠相读史心往龙眠山。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3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8-15 18: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氏一族素有一门三宰相,四代六尚书之说。清代汉大臣中享此殊荣者,可谓凤毛麟角矣。{: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3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8-15 18: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氏一族素有一门三宰相,四代六尚书之说。清代汉大臣中享此殊荣者,可谓凤毛麟角矣。{: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28 天

连续签到: 13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8-15 19: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感受,用心记述。情感,见识句句到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云轩主人 发表于 2012-8-15 12:04
在叙述游览文和园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夹叙夹议,好文章。。

谢谢水云轩主人的支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2-8-15 14:32
以联评文:

听景犹如观景伴君神游文和苑;

多谢谢王老师的支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狂 发表于 2012-8-15 18:32
张氏一族素有一门三宰相,四代六尚书之说。清代汉大臣中享此殊荣者,可谓凤毛麟角矣。

张庭玉是个了不起的人!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09: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哥 发表于 2012-8-15 19:37
用心感受,用心记述。情感,见识句句到位。

谢谢点评!放支持,谢谢理解!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