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中小学教师自2004年职称评聘分开以来积压了近千人职称未得到解决,接近我县中小学教师数的三分之一,这严重影响我县教师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来安教学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到了五万名中小学生。许多有识之士早就说过,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公平。说明教师素质好坏,对教育起到决定性作用,如何在现有的体制情况下发掘教师内在动能是关键,但目前困扰我县千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就是发掘教师内在动能的一个极大绊脚石。 不少人不了解教师职称聘任问题。简单说,目前小学教师大多数能聘任上中级职称就到顶了,中学可以到副高职称,国家明确提出很快中小学教师可以评正高职称,就是与教授是一样职称。目前一千左右中小学教师具备了中级职称或高级职称,但受名额限制得不到聘任,这些后取得职称的只是比许多聘任上的教师迟工作一点时间,但本单位岗位满了,没有赶上就只好苦苦等待了,最早一批2004年取得职称的许多教师目前还在等待,这个等待可不是一件好事,弊病就太大了。比如说小学教师必须聘任上小高,在聘任期间取得的成绩作为申报中高的材料,也就是说你没聘任小高期间取不取得成绩都一样。有的学校职称还有个盼头,可有的乡镇负指标越来越高,直接让人没有希望,这能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吗?还有,这个非常不利于来安青年教师成长,一般中小学教师在30岁左右都取得了中级职称,这个时候是他们精力旺盛,有善于学习的时期,可是这个职称问题让他们一等就是八、九年了,这段时间不出成绩(没出成绩的动力),基本上这个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教书匠了。那又有人说,教师职称不是几年一聘任的吗?是不是后取得职称的人不如已经聘任上的?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未聘任的教师中有许多是市教坛新星、市级骨干教师、有个别还是省教坛新星,他们取得了这些成绩,说明他们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让这些人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慢慢的也都平庸了。 我建议,来安县长可否出台一项鼓励政策,只要是来安中小学教师,你只要有能力评上什么样职称,就立刻给予聘任,来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性,如果有这样好政策,来安今后会涌现一批教学教育专家,这将是来安教育的幸事,来安人的幸事。 尊师重教是有远见卓识领导的共性,科教兴县是来安的既定政策。那么全部解决困扰我县近千人的职称问题需要多少投入呢?人均2000元*1000人=200万元,这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来安来说是很大的数目吗?如果真的这样解决了的话也许还会带来更多收获: 教师积极性有了,心气顺了,教学时格外讲究艺术性了,来安五万学生也就更阳光了,十万家长心情也跟着愉快了,还有孩子越来越优秀,家里的老人跟着也乐呵起来了,身体健康了。 来安如果大胆实施这些政策,来安教育先进县是有把握了,全国在一宣传,来安知名度就上来了,比到央视做广告节约呀。
补充内容 (2012-12-3 08:09):
全国再一宣传
补充内容 (2012-12-7 17:15):
如果整个教室队伍都懈怠了,或者得过且过,也或疲于应付那危害可就大了。为什么在论坛上看到来安中学曾有一班主任力阻自己学生填报示范院校?他还真是为学生前途想的。还有如果教师内心有情绪,对社会许多现象不满,这些思想和情绪都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这不重要吗?是一时半会能看得出来的吗?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大事件不都是有学生闹起来的吗?这些学生思想来自哪里?多数是教师,是校园。如果还有人说教师就应该无私奉献,一谈待遇就不高尚了,或者认为教师没有瓦工工资高是对的,没他们辛苦,可否想到你家房子盖歪了,还可以重建,你家孩子教育耽误了不知可否重来?
补充内容 (2012-12-11 09:19):
一些反对提高来安教师提高待遇的人都是短视行为,明明知道教师队伍目前参差不齐,高素质教师少,不采取一些好的措施怎么能调动发掘现有教师潜能?怎么能吸引到一批高素质人才加入来安教师队伍?还有反对者大概多数小孩不准备在来安读书,说得难听点,你要么是有权有势的人,你家孩子可以选择教师,但绝大多数普通人可以帮孩子挑班吗?教师整体素质上来了,来安所有孩子不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了吗?
来安县教育局回复如下:
网友您好:
你所反映的教师职称评聘问题,在实施评聘分开政策的其它县市也都存在。我局将在今后职称改革中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以解决。
来安县教育局 |
补充内容 (2012-12-15 10:18):
看了教育局回复能说什么呢?说明教育局无能为力呀,这个建议如果由教育部门向县主要领导报告,争取他们支持那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