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诗韵刍议 欢迎争鸣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2-18 1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汗青 于 2012-12-18 11:28 编辑

    诗韵可以说是当今中华诗词学界争议最多,困扰最久的一个事情。2011年2月28日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的《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声韵改革,势在必行”,同时又指出“鉴于目前声韵使用的实际情况,我们尊重诗人采用新韵或用旧韵的创作自由(新旧韵不得混用);另一方面又要倡导诗词的声韵改革,执行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即大力提倡以普通话语音声调为审音用韵的标准的新声新韵,同时力求懂得、熟悉乃至掌握旧声旧韵,”这是我们当前诗韵改革的“大政方针”。以上言论可以说代表了中国绝大部分诗词创作者的心声,也符合诗词发展的规律。
    而主张用平水韵的先生们则固执地认为,只有严格地以平水韵的标准去写诗填词,那样的作品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保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甚至在2009年,南方有一群颇有名气的诗人们一边联名发《宣言》,一边联名上书国务院,认为倡导新声韵是“短视的改革,把媚俗附势当做与时俱进”,长期下去会“导致劣诗泛滥,伪诗横行”,否则“传统诗歌的标准语言系统将不复存续,维系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石将无法巩固,势必造成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破碎、消释”等等。大有披肝沥胆,以死相谏的味道。而主张以现代普通话为审音标准的“新声派”阵营里却缺少这样的“死士”,加上他们大多数是在诗坛没多大分量的少壮派,在诗坛没有话语权,所以便采取了温和得多的妥协、折中态度。更为糟糕的是,主张新声韵的有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秦似编著的《现代诗韵》十三韵,有使用二○○四年中华诗词学会赵京战主笔编著的《中华新韵》十四韵,还有很少被人提及的《宽韵》,也同时流行于世,更有纯粹按照汉语拼音的韵母自创新韵的。这样的结果是更没有战斗力,纷纷扰扰,自组阵营,莫衷一是。还有一部分诗家虽然也主张用新韵,却又不无揶揄地自称为“两面派”,即既拥护诗韵改革,而在具体创作中,又违心地迎合那些在诗坛掌握了发表权的实权人物使用平水韵。
    这就不难理解,在当下的所有诗词刊物中,无一例外地要求:“用新声韵的要先标明是新声韵”,好像文化大革命时期,学生报名要先填家庭成份,成份不好不能站到又红又专的队列。更让人感到吊诡的是,既然中华诗词学会号召以新声韵为主流,就应该在自己主导的刊物上带头执行新声韵,只有仍然用平水韵的作品须注名是用平水韵才是合理的,为什么是用新生韵的要先注明呢?作为中国诗词界最权威的学会既然要倡导,为什么不能做到去身体力行执行,这么简单的问题几年都悬而不决呢?
    说到这里,圈外的读者也许会问,平水韵到底是一种什么韵,它出自于何人之手,有如此影响力,让诗词界那么多人都坚持要以它为标准呢?
    我先从声韵学史谈起,来回答自古以来诗韵是否是一成不变的。据易行、星汉等发表在《中华诗词》、《古韵新风》的多篇文章考证,中国最早的韵书是魏代李登编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的《韵集》,其后有隋代陆发言集前人之大成编辑的《切韵》。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自然有它通用的韵书,那就是孙愐在《切韵》的基础上增注的《唐韵》。遗憾的是,除开《唐韵》尚能看到零星残本,前述读本均已散失。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当属《广韵》,它是宋代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修的,是当时的官韵,共分206韵,编成刊行于世是1008年。由于《广韵》韵部分得过细,实际应用过程中诸多不便,1229年金人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又在《广韵》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合并简化的工作,编成《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平水韵,设106韵目,是金人礼部科举取士通用的官韵。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又命张玉书等编辑而成《佩文韵府》作为当时新的官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古代,韵书它是封建统治阶级科举取士的工具书,在不断的编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地打上了当时统治集团的烙印,这是有违声韵学的发展规律的,历代都有人对此提出过质疑。明代陈第说过“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变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毛诗古音考》。南宋的杨万里,魏了翁也曾反对《礼部韵》,魏了翁还说:“除科举之外,闲赋之诗,不必一一以韵为较,况今所较者,特《礼部韵》耳。”而元代周德清所编《中原音韵》,与现行普通话语音基本相同,均没有入声韵,只不过他不是奉旨编修,没能么幸运被统治者重视,也无法得到公认。清代贾凫西编,蒲松龄定订的“十三辙”,以及清代戈载所编的《词林正韵》共分19个韵部,均与中华新韵接近。
    声韵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声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继承传统声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合理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声韵上一味强调保留“原汁原味”的说法是泥古不化,不思进取的表现。古人尚有如此认识,今人却转不过这个弯来,非要拘泥于平水韵,这不可笑吗?
     我们再看看平水韵的合并简化是不是按照声韵学的发展实际而编修的呢?试举例说明,《广韵》中读音明显不同的“十三佳”与“十四皆”合并成“九佳”,将《广韵》中“二十三魂”、“二十四痕”合并成“十三元”等等。而《广韵》中本来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韵目则不并反留,例如:“一东”、“二冬”,“八微”、“十五灰”,“九鱼”、“十虞”,“二十三元”、“二十五寒”、“二十六桓”等等。“十三元”中,“魂、浑、温、孙”和上平声的“十一真”、“十二文”,下平声的“十二侵”,而“元、烦、言、轩”的读音和上平声的“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的“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相混淆。尤其是“十三元”中,我们看它收录的韵字“喧、源、暄、轩、魂、门、村、言、孙、猿、埙、恩、豚、屯、昏”等,与今天的语音严重脱节,基本是不押韵了。所以这部韵书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质疑,元代黄公绍《古今韵会举要》指证,“平水韵”的韵书“始于江左,本是吴音”与“蒙古字韵音同,有入声”,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它实际是方言,是以当时北方语音为标准音的方言,这与当时的元蒙统治集团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星汉先生在《中华诗词》撰文《该死的十三元》,直指平水韵的谬误,力倡新韵。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如果仍然坚持平水韵创作,对于今天百分之九十的读者是以普通话为发音标准的,他们看来这些作品已严重地不合辙不押韵了,既然连格律诗最基本的格式都不具备了,那还是格律诗吗?读起来感觉不到朗朗上口,失去了悦耳动听的美感,怎么能让读者喜欢呢进而为你买单呢?明代陆时雍说过:“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诗镜总论》。这是简单不过的问题,希望能引起诗词界各位先生的重视。尽快行动起来,认真学习新韵,创作一批让今天读者喜欢的作品,这样才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无愧于后世子孙。
当然诗词界的困扰决不止于诗韵,但是诗韵是当前最急需变革的,如果这个问题仍然解决不好,对诗词的发展无疑是最大的障碍。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2-18 1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欣赏学习,期待后续下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德 发表于 2012-12-18 11:30
赞同欣赏学习,期待后续下文。

谢谢,这一年又快过去了,你今年生意好吧?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2-18 1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2-12-18 16:32 编辑

我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很好,是按照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编写的。当然,我也赞成“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11: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2-12-18 11:38
我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很好,是按照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编写的。当然,我也赞成“倡今知古, ...

是哪一年出版的,主笔人是谁呢?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12-18 1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记挂,都还好...........{:soso_e181:}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2-12-18 16: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2-12-18 16:48 编辑
于汗青 发表于 2012-12-18 11:41
是哪一年出版的,主笔人是谁呢?


《诗韵新编》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社编”,未具个人名。我手中的是1989年10月新2版,2005年9月第13次印刷(1978,81,84年1版 累印222千册 )当然,我手里还有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那里有张珍怀辑《词韵简编》,是根据《词林正韵》一书删去僻字的“简编”,非常好。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12-18 20: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主张用平水韵者,则坚持平水韵;主张新韵者,则用新韵。诗题标新韵,目的不是歧视新韵,而是避免让人误解而已。因为有人主张古色古香,有人主张现代新潮!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28 天

连续签到: 13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2-18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深奥的东西一时无法领悟。只能欣赏学习。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3 天

连续签到: 16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2-12-19 07: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水韵比较难一些,中华新韵相对好做一些。不过我偏向喜欢平水韵。{:soso_e181:}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