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老水车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3-6 09: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3-3-6 11:17 编辑

老  水  车
不雅斋先生

    我非常怀念家乡的手摇式老水车。
    三十多年前,家乡的水车特别多,几乎每一个生产队都有几台。这种水车是谁发明的,我不想去考证;就是考证,最多又追溯到鲁班那里。二十世纪中叶,水车是我家乡不可或缺的灌溉工具。
    水车分为脚踏式和手摇式两种。我家乡水车基本上是手摇式的。这种水车身长约一丈左右。水车并不重,干燥的水车,一个成年男子可以扛走。
    手摇式水车大约是这样的造型。左右与底部由三大块木板构成水槽,水槽里面分上下两层,分层的是若干小横木条和上面的一块长长的滑板。水车两头各有一齿轮,小的一头在水里;大的一头,辘轳样的,在岸上。大齿轮带动一群木链条转动。木链条上是数十个方正小木板,小木板大约是水槽横截面的二分之一大。另外还有两个长长“T”形手柄,手柄横头很短,够两手纂的,而身子较长,身子最末端有一孔,是用来套在辘轳齿轮的摇柄上的。两个车水人各抱着手柄,一个向前推一个向后拉,然后再反过来,人力作用于手柄,手柄带动辘轳齿轮,齿轮就像自行车脚踏板一样上下转动,于是木链条上小木板从水槽下层向上运动,将水提到岸上,输入农田,然后再从水槽上层往下滑,如此循环往复,则水就源源不断地被提上来。
    这种提水方式,家乡叫“车水”。今天,人们多用机泵了,叫“抽水”或“打水”。车水是有讲究的,动作不可太慢,也不可太快。太慢了,水提不上来;太快了,抽的水固然多,但易损坏齿轮与木链条,且车水人的体力也受不了,这样做得不偿失。所以,车水的动作要不疾不徐。车水人的搭配是有讲究的。两个女性车水,其体力相对较弱,支撑的时间不会太长;两个男性车水,体力相对过剩,且容易着急,快速车水,有损于水车。所以,最佳搭配是一男一女,和谐配合。这样,车水的动作看上去仿佛是舞蹈,像二人跳两步舞,动作是固定的,往下跳就是了。这正如时下流行语,“男女搭配,工作不累”。车水时能做的事就吹牛聊天了。谈的不过是张家长李家短,当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内外大事也拿到这里来谈,并且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不过,所谓国内外大事都只是从广播里听来的。
    车水很辛苦。我的家乡,地处江淮,进入伏旱以后,许多农田都需要灌溉,地势稍高的农田,除水车之外,似乎已没有更好的办法提水。伏旱时车水,车水人自然是挥汗如雨,所以,夏季车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有时甚至在夜里。而夏夜车水,虽是辛苦,却也颇具诗情画意。乡村夏夜宁静优美。萤火虫到处飞动,点点火光将乡村夏夜点缀得格外迷人;蛙声是农村夏夜的交响,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这样的夏夜里,某一池塘边悬一盏气死风灯,水车那“得得得”的声音,在宁静的夏夜里流响,在空气中传得老远。虽然被提上来的水看不见,但那汩汩清水流向干渴的农田,滋润着禾苗。那受滋润的禾苗在快乐地分蘖,幸福地拔节。你若仔细谛听,大约一定能听到禾苗的分蘖声和拔节声。
    冬日车水,人稍稍舒服些,因为天虽寒,人不至于汗流浃背。冬日车水,除抗旱外,那是就为了给池塘清淤。水车声在寒风中流转,似乎没有夏日里好听。但我们还是喜欢听,那是生活的节奏,是寒冬里最有灵性的声音。这时,孩子们都围在池塘边观看。当池塘里水越来越少时,鱼虾就开始在浅水里蹦跳了。有青壮年小伙实在忍受不了鱼虾的诱惑,于是冒着刺骨的寒风,将裤管一挽,就下水捉鱼了,那份勇敢不输于壮士戍边。
    随着农村的改革与经济的发展,农民有钱购买机泵,这水车就渐渐淡出农民的生活。如今,家乡几乎见不到水车的身影。只在收藏爱好者的手里,人们才能看到一两台。我从网上搜了搜老水车照片,找到几张手摇式的老水车。这些照片让我觉得格外亲切。看着这些照片,我的心仿佛一下子又回到田园牧歌式的时代,耳边似又响起夏夜那“得得得”的车水声。于是,关于车水的一首民谣不经意间又在我耳畔回响。那是父辈车水时最喜欢吟唱的小调:车水啦,摇水啦,车半塘,留半塘,留给小媳妇洗衣裳……
    看着这几帧老水车的照片,我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家乡的老水车。
Gucn_20434_2009611739034CheckCurioPic3.jpg

Gucn_20434_200971522445171CheckCurioPic1.jpg

本帖评分记录元宝 活跃度 收起 理由
方柱洪 + 4 + 9 赞一个! 古董
月亮山 + 6 + 10 很给力!
正德 + 6 + 10 赞一个!
总评分: 元宝 + 16  活跃度 + 2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80 天

连续签到: 13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3-3-6 09: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水车的表示长见识了{:soso__437937893495344786_4:}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6 0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清水秀的江淮地,至纯至美的回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34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3-6 11: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河的水啊静静地流,知心的话儿藏在心头......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3-6 1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车车水,车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丰收梦想.................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1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3-3-6 11: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的水车承载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虽然现在的水泵代替了水车,但是却没了美好和亲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074 天

连续签到: 16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3-6 12: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放插队时还用过这玩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3-6 14: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车水啦,摇水啦,老婆婆来瞧水啦,老公公来捞鱼,跌了一屁股泥。
DSC07466.JPG
照片2010,06,24摄于来城柏露山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2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2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13-3-6 15: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的文笔带我们走进童年的回忆,这样的水车在农村也看不到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3-6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沙快雪 于 2013-3-6 15:24 编辑

       就这个水车在塘里经水泡多日,外加稀泥巴糊着,足有200斤重(不同的木材重量有异),想起龙沙当年十八九岁在农村,就一个人把这个庞然大物硬是从这面唐里拔起(起车),身体下蹲,双手一步抱起先放在膝盖头上,二步发力举上肩头,在赤脚扛运过程中,只能站着换肩,凭借车身泥水与人光脊背的润滑力,把水车从左肩移到右肩。其功力绝不亚于正德举石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