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6802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10-5-17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签到天数: 2324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发表于 2013-3-20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市建设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生态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意见》(皖政〔2012〕106号)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滁州、美好滁州建设,现就实施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态强市建设,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为建设美好滁州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协调推进,深化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协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美好乡村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城乡统筹,促进身边增绿,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绿色惠民、改善民生,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下经济,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划,适地适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造林目标。到2016年,全市新增森林面积2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47%,其中,2012年新增25万亩,2013年新增54万亩,2014年新增63万亩,2015年新增63万亩,2016年新增46万亩。
创建目标。到2016年,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4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5个,其中,天长市3个、明光市3个、来安县3个、全椒县4个、定远县4个、凤阳县3个、南谯区4个、琅琊区1个,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512公里。
林业经济目标。到2016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254亿元以上,林区农民林业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建设内容
(四)加快发展森林培育业。实施丘陵增绿突破工程。以全市55个江淮分水岭乡镇为重点,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陡坡开垦地、丘陵岗地植树造林。
实施平原圩区农田防护林提升工程。以凤阳县、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天长市等沿江、沿淮平原圩区为重点,结合高产高效农田及水利兴修等基础建设,全面提高以路、沟、渠为骨干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形成比较完整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实施石质山地造林攻坚工程。以全椒县、来安县、定远县、明光市、凤阳县为重点,力争将现有石质山地、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覆盖造林。
开展森林城镇创建活动。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主题,以县(市、区)、乡(镇、办)的建成区和规划区为重点,大力建设城镇片林、森林公园和各类公共绿地,加强城乡结合部、城镇出入口通道森林长廊、森林景观建设,积极创建森林城镇。
开展森林村庄创建活动。以行政村为对象,以自然村为基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万村栽万树”活动,大力营造“五林四园”(即围村林、护路护堤林、庭院林、水口林、游憩林和小果园、小竹园、小桑园、小药园),创建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村庄。
开展森林长廊创建活动。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沿线林带宽度每边不少于50米,县、乡道林带宽度每边不少于10米,对已建成的“村村通”道路,每边不少于2行行道树。凡规划新建或拓宽改造的各类道路,必须在道路通车的当年或次年春季完成森林长廊建设任务。
(五)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到2016年,围绕争创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在深度开发现有9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和沙河、管店林业总场再新上1—2个森林旅游项目,各建成100个森林旅游人家。同时,全市各国有林场,结合林场自身特点,建设一批小果园、小菜园、小庄园、小游园,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
(六)加快发展苗木花卉业。到2016年,各县(市、区)和沙河、管店林业总场各建成1个万亩以上苗木花卉基地。天长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与南京接壤的乡镇,重点规划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带。国有林场所在的县(市、区)侧重建设国有林场林苗两用林和珍稀乡土树种培植园,每个国有林场以不低于2000亩规模发展珍稀乡土树种,培育绿化大苗。加快推进来安、南谯苗木花卉大市场建设。
(七)加快发展森工企业。到2016年,在扶优扶强现有49个规模以上森工企业基础上,每个县(市、区)再新上或改扩建规模以上人造板或以人造板为基材的森工企业6家,年生产各类人造板150万立方米、各类木地板5000万平方米、家具25万件(套),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超过30家,森工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八)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到2016年,特色经济林产业规模达到50万亩。以35个国有林场为重点,营造万亩美国薄壳山核桃基地、油茶基地和盐肤木基地,基地规模达到10万亩,逐步形成木本油料林产业;以乡村为重点,营造万亩桃、李、杏、柿、枣基地和万亩板栗、银杏基地,基地规模达到5万亩,带动发展干鲜水果产业;以南谯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明光市和来安县,麻栎薪炭林规模达到35万亩,大力开发麻栎薪炭林产业。
(九)加快发展林下种养业。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复合经营,既能为林农增收,又能为林业增效,是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有效途径。到2016年,以35个国有林场为重点,辐射周边乡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养面积由现在的10万亩发展到50万亩。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开展造林绿化、促进森林增长、加快生态建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并落实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市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十一)科学编制规划。各县(市、区)要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山、水、田、林、路、城、村统一规划,点、线、网、面相结合,编制本区域的建设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计划要落实到山头地块,田间地头,要上图上表上卡,县级规划报市政府审查,报省绿化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十二)建立专项资金。市财政设立造林补助专项资金,2013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用于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财政状况逐年适度增长;工作经费可从预算中切块执行,原则上不得高于1%。市财政部门会同市林业等部门制定专项资金奖补办法。各县(市、区)要设立造林补助专项资金,按每亩不低于200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十三)全员造林绿化。各地要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资、认建、认养、义务植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市军分区、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复转退军人要积极营建“八一林”、“双拥林”。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要组织广大职工、青年、妇女营建造林绿化基地。市教育局要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活动,协调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市直工委要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大力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十四)严格目标考核。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市效能办会同市林业等部门制定具体考核奖惩办法,将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每年考核一次,五年总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各级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强对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监督。市林业部门要定期开展造林专项督促检查,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各相关部门按职责积极参与和推进百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
(十五)保障种苗供应。各地要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备足苗源,保证造林用苗。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和采种基地管理,提供充足的林木良种;根据造林任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确定苗木繁育的树种、品种、数量,多培育乡土树种、用材林树种、经济林树种,保障苗木供应,同时做好本辖区种苗余缺调剂调度工作,确保苗木质量;森林长廊工程、“美好乡村”环村绿化带及农田林网建设,要把培植高档绿化大苗和林苗两用林作为重点,满足未来城乡绿化对苗木的需求。
(十六)强化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和征用征收审核审批制度,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稳步增长,保护生态安全。
(十七)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林业机构特别是基层林业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林业队伍,落实人员及相关保障。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林业部门政策宣传、造林绿化、资源保护、科技推广等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
2012年11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