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夏唯一——中国状元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一座古县衙遗址,现在成了中国状元博物馆,十九位休宁籍状元的详实资料,历史功绩在一张张图片和实物的佐证下熠熠生辉。每一个状元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篇深厚的哲理。在程若川、黄庚力挽狂澜的刀弓弩箭面前,我们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潮流面前的无奈和一个民族的脊梁。在戴有祺失而复得的状元故事面前,我们读懂了什么叫“是金子总会放光”的哲言。在汪应铨“状元虽好却非郎”的故事里,给人更多的是对盲目追“星”的嘲弄和感慨。在戴兰芬“以名取胜夺状元”的故事里,让人收获的是“珠好还要椟好”才能赢得先机的商业理念。而最不幸的状元要数汪鸣相,一身文才却生不逢时披麻戴孝做状元,实则显露了人生坎坷路,命运无常,人要在世道沧桑中学会从容,学会坚强。戴衢亨是休宁十九位状元中唯一的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可笑可叹的是他的状元是机缘巧合而来。最让人佩服的是吴锡龄,他年幼尚父,家庭贫寒,读的书是被人用过的旧书,但他少年励志,终于山窝窝里飞出金凤凰。他的故事对我们今天仍处于深山而放飞梦想的莘莘学子来说有莫大的启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是中国科举时代千百万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然而科举之路却是异常艰辛的。明清的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的预考,由县里考试,中第者为生员,又叫秀才或庠生。乡试由省里考试,每三年的8月在省城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中第者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二月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和春闱.中第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在会试次月由皇帝亲自考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往事如烟,流水经年,春风得意马蹄疾,跨马游街分外欢的壮观今天是无从寻觅了。但文风昌盛,自强不息,勇夺第一的状元精神却是休宁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中国状元博物馆不仅以中国唯一而著称,而且以秘档闻名。这里有休宁状元黄思永殿试试卷、乡试题目刻印实帖、洛阳状元胜迹图、乾隆御赐休宁状元黄轩“福”字匾、御赐休宁八品顶戴军功牌和御赐休宁状元金德瑛“福”字立轴。。。。。。有休宁状元汪如洋、戴衢亨、金德瑛、毕沅、黄轩等呈给皇帝的奏折,字迹银钩铁划,刚毅端庄,行文简洁清晰,不卑不亢。不少奏折上还见皇帝给呈奏人的评语,像乾隆给休宁籍状元戴衢亨的评语是“明白,有出息”。乾隆对状元汪如洋的评价是“中平,妥当”,可见休宁状元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还展出有乾隆重臣汪由敦,朴学大师戴震,为朱元璋献九字策的谋士朱升,“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金庸先祖查慎行。。。。。。当你徜徉其中时,眼前的一切也许是历史风雨中的一点沉淀罢了,磅礴与厚重,奢华与精致,曾经漾动的生命力已经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有数百年来积淀的坚韧魂魄。或许正因为这些,才成就了状元刻骨铭心的美,不是宏大,而是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