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的“仙”指的不是神仙,是名人雅士墨客骚人。 安徽滁州琅琊山,论其高,难与泰山比肩;道其景,遑与黄山媲美,但仍名闻四海蜚声八方,就是因为这山上有座“醉翁亭”,在这里曾作过太守的欧阳修为“醉翁亭”作了篇《醉翁亭记》。 古代名人雅士为亭楼写诗作文是种风雅。因亭楼有名而作诗文,因诗文而亭楼显贵的不在少数,如爱晚亭、沧浪亭、黄鹤楼、岳阳楼等,但专为某公建亭、亭名又为该公所题, 更作文以记、且能流芳百世的,九州之内,大约亭,就是琅琊山的“醉翁亭”;文,就是为“醉翁亭”所著《醉翁亭记》;人,就是著《醉翁亭记》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滁州太守庐陵欧阳修老先生了。 游琅琊山,攻略可有可无,但感情铺垫情趣陶治十分必要,套用欧公《醉翁亭记》上词句:游人须知其游琅琊之乐,更要知其游琅琊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写道: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
离让泉数步,过玻璃沼石桥,即到醉翁亭。
“醉翁亭”,欧阳修被贬来到滁州仼太守,与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结为知音,智仙特在山麓建亭以待欧阳,修欧阳修亲为命名“醉翁亭”。后著文以记,即成传留百世的《醉翁亭记》。 其亭吻兽伏脊、飞檐翘角,亭内框门格花浮刻花纹装饰、檐下有古代故事的硬木透雕。 亭中有几付对联颇值玩味,现只录两付: 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哪个醒来
亭东有一巨石横卧,上刻“醉翁亭”三字。亭前侧旁有赞咏该亭和记载该亭盛衰诸多石刻
醉翁亭的北面有三间劈山而筑的瓦房,隐在绿树之中,肃穆典雅,这就是“二贤堂”。
“二贤”者,一指欧阳修,一指王元之即王禹偁。王元之官至翰林、以刚直敢言著称、和欧阳修有同样命运谪知黄州,又同样在滁州当过太守。
有对联为证:
谪往黄岗,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
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亭西为“宝宋斋”,内藏刻有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两块,为稀世珍宝。后于1981年在醉翁亭醒园内又建有“宝宋新斋”,将苏轼书写的《醉翁亭记》墨迹重刻,让游客一睹欧阳修与其学生苏轼当年的丰采。
“宝宋斋”再西就是“意在亭”及曲“水流角觞”。“意在亭”取自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句意。
这里一副楹联:酒冽泉香招客饮;山光水色入樽来。
饮着用让泉酿制的醇酒,边欣赏琅琊美景,确乎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亭旁有菱溪石,四周有人工开凿的水渠,据传是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绘情景设计,名曰“九曲流觞”。
出“意在亭”向西拾级而上,有一方池跃入眼帘,池中的石礅上有亭耸然而立,这便是“影香亭”。亭上一副摘句联极为恰切: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古梅亭”。古梅为欧阳修亲手栽植,据说欧公所植一株已枯,此株系后人重栽,即便此株已非彼株,但也有数百年历史了,足可建亭以纪之。 树坛有清初题刻“花中巢许”四字,“巢许”即巢父与许由,均为上古时代的隐士。
醒园与解酲阁。酲,作病酒解,“解酲”即解除这种病酒的状态。
走出醉翁亭,迎面有个洗心亭,沿琅琊古道踏石而行,满目苍翠曲折幽深……
经白鹭山庄一直向前约200米即是“欧阳修纪念馆”。 这里原名“同乐园”,以《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之意命名,后改为“欧阳修纪念馆”。馆名为郭沫若手迹。
长廊墙壁镶有宋代以来书法大家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等人真草隶篆《醉翁亭记》碑文。
石壁上镌有古今名人的题辞墨迹。
出“欧阳修纪念馆”回至转盘路口一侧为“琅琊寺景区”
转盘路口另一侧有一豋山牌坊,过此坊拾级而上便直达“南天门景区”。
“南天门”,说是“天门”,但离天甚远,海拔才310米,因它居琅琊山正南方故得此名。登上南天门的“会峰阁”也大有“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之慨,琅琊风光尽收眼底。 《醉翁亭记》是这样描绘琅琊风光的: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至于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无定,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隐石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散文大家就是散文大家,只寥寥数语就写尽琅琊山一年四季风光和早晚不同的景致。
琅琊山归来,本想写点游记或感悟之类短文的,有欧阳修老先生的《醉翁亭记》在此,只能作此“景点介绍”了。
否则,舞弄的不是文墨,而是“麻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