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散文随笔] 印象采石矶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2-27 20: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印 象 采 石 矶

                                                不雅斋先生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秋天,我有机会去采石矶走一趟。当然,去的人不止我一人,而是一群人。
    下午两点多,天上的云仍然很厚,仿佛老脸一拉,马上就会泣出一场秋雨来。昨天,这里好像下过一场雨,因为路是湿漉漉,路边的花草树木也是湿漉漉的。不过,秋云与秋雨并没有改变采石矶那苍翠欲滴的颜色。
    我们在正门前下车,步行进去。一排略微宽敞点的场地上有几排房子,有商贩在兜售货物,其中有好几个摊位专售采石五香干。
沿着一条甬道往里走。不一会儿,一道庄重严肃的墙出现在眼前。那道墙很特别,比普通围墙要高,墙面刷成白色,有徽式风格,墙顶青灰小砖,造型高低起伏。接着就出现一个门楼,那是李白纪念馆,馆门关着,没法进去。再往前就是太白楼,门开着。
    我们走向太白楼。此楼之门与别处不同,气势并不恢弘,看上去有点像教堂门的样式。大门前两边各有一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守着暗红色大门。门楣上书“唐李公青莲祠”,楣之上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样式,从墙上斜飞出两个弧形线条,构成飞檐,遮着门楣,飞檐上覆以淡黄色琉璃瓦。大门造型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太白楼,我一定要进去看一看,于是迈步走进大门。里面一幢幢房子,大门都开着,等待着吞吐来宾。下午时分,里面冷冷清清,除了一两个工作人员在里面晃悠外,就只有我们一行人在走动。我在里面转了一圈,看看李白的手迹和与李白相关的陈设,想从中体会一下大唐风韵,可是同来者如走马观花一样迅速地走过去,或者说,像云一样飘过。其中,有个别人说,“这里空荡荡的,有什么看头呀!”我理解他,理工科出身,对于含有文化底蕴的太白楼也曾向往过,因为李太白太有名了。在他的想象中,太白楼一定非常热闹。可是,到现场一看,并非如此,自然就感到失望了。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大家非常熟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但是你们最好不要实地去察看,因为实地察看后,就连你们心中最初想象出来的那点诗味也就丧失得干干净净,因为你们不处在那个时代,缺少陈子昂的人生阅历,更没有陈子昂的个人感悟;在读诗时,本来对诗的理解就不深刻,大多数情况下,你们对诗歌的那点理解不是出自你们自身的理解,而是老师用“填鸭式”方法强行灌进去的,你们到现场一看,什么幽州台,一个土堆而已;如此这般,你们还会有对幽州台诗意的理解吗?甚至就连那个土堆都可能不是当年的土堆,而是后人附会重新堆垒的;可是陈子昂就在这个土堆所在的地方,于一千四百多年前从心灵深处发出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大家一定要看穿土层,看穿土层下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陈子昂。我的这位同来者理科出身,对于数字公式推理都十分在行,但对于文史却相当麻木。我想多看一眼太白楼,于是快速地在里面四处走动观看,还没有看个够,就被催促着匆匆地走过。于是,我印象中的太白楼只是层楼耸于翠山之中,规模不小,楼以暗红色的基调为主,里面有太白的挂像、手迹等等,如此而已。
    这真是李白住过的楼吗?抑或真是太白楼吗?李太白,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据说,他家当时很殷实,可是他家远在四川青莲乡。他曾名动京城,成为供奉翰林,由于不肯“折腰事权贵”,被唐明皇赐金放还,出长安东行,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的人生经历;他还因永王李璘谋逆,受到牵连,被流放西南,在被流放途中过洞庭时遇敕,所谓“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诗句即是明证。晚年的李白主要在皖东南宣州、当涂、马鞍山一带活动。李白应该不会在这里建楼居住,这个楼绝对不应该是李白建的,或许李白来此游玩时,此楼已有,李白在此住过,或者为之题过诗,于是主人将之改为太白楼,或是后人景仰李白,建此楼以资纪念而题名曰“太白楼”,就像现在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一样。当年的草堂是何等简陋,风一吹就会“卷我屋上三重毛”,雨一下,草堂里就会“床头屋漏无干处”。可是如今的草堂,九级大风也吹不动琉璃瓦做的“毛”,任凭外面大雨滂沱,里面也是滴雨不漏,只让人惋惜的是穷愁潦倒的杜甫一天也没有住过这样的“草堂”。这草堂最多也只能算作杜甫的“哀荣”。这太白楼最多也只能算作李白给马鞍山带来的荣耀。
    李白,大笔一挥,所蘸之墨就化作“天上来”的“黄河之水”,就变成“落九天”的“银河”;李白,秀口一吐,所呵之气就变成“想衣裳”的“云”,变成“想容”的“花”,变成“拂槛”的“春风”,变成“浓浓”的“露华”。李白,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仅这一个头衔,就足以让后人为之修建“太白楼”。我确信,这“太白楼”不是李白的房产。不过,采石矶上有了“太白楼”这个“幌子”,李白在马鞍山就真的有了家,而且“房产”时间之长是任何朝代任何人都不可比的。中国现在房产所有权是70年,“太白楼”可以是700年,甚至7000年,中华文明不灭,此楼就得叫“太白楼”;李太白的子孙虽然不能将之继承变现,但是名义上的继承是不变的,因为此楼是李氏一族永恒的荣耀。
我从太白楼走出来,向左拐,沿着一条并不平整的路向江边走去。路两边的花已不多见了,只有初开的黄菊;草色也还是绿茵茵的,树木依旧苍翠,树丛中鸟飞嘤嘤,环境十分清幽。李白可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在政治上失意后,找这么一个地方歇歇脚,也还真不错。
    来到江边,我发现这里是悬崖绝壁。悬崖之上的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青铜雕像----李白捉月。江边巨岩上刻着“捉月台”三个字,并漆成红色。传说当年李白夜饮此处,见天上明月如白玉盘,那白玉盘沉入江心,煞是美丽。李白借助酒兴,纵身入江揽月。从此,大唐的浪漫主义诗歌就衰落了。还有人说,李白跳入江中,骑龙入海的。不管哪一种传说,结局都中凄美的,虽然也不失浪漫。我仔细看到捉月台,台边荆棘丛生,李白怎么会选这么一个地方独饮呢?也许当时并没有这些树木,也许是李白太浪漫了,就连他的孤独也都是浪漫的。就像是明明一个人独饮,可他却偏要对影邀月,凑成三人。所以,后人也就附会出这么一个“捉月台”来。不过,这种附会是想让李白在其人生的最后一笔更加神奇,在那纵身入江的弧线上添上一抹浪漫的色彩,从而更好地完成了对李白这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最完美的刻画。早年,李白就曾经来到过采石矶,这里,长江切开大山,两边崖壁相对,古称天门山。他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那时的李白,豪情万丈,浪漫至极,因此,李白的浪漫死亡,世人也是能够接受的。
    采石之巅建有一楼。我们踏着泥泞的小路攀登,来到楼边。发现此楼高居山顶,视野开阔,因为楼刚刚建成,一切显得锃亮。楼内有当代学者余秋雨先生所写的序文,文字的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立于楼上,可以畅望大江,俯视钢城。因为是天气阴沉,大江东西的远处都消失在云雾里,但那苍茫与幽远的意境却更加深邃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的,苏轼在李白之后的两百多年后于长江中上游的黄州放声高歌,这是李白所不知道的。还有,在采石矶,赵匡胤从这里走过,灭了南唐;南宋辛弃疾在这里抗击金兵,南宋虞允文以两万兵马打败四十万金兵;明太祖在这里鏊兵,最终问鼎天下;太平天国从这里逼入金陵,从而建都天京;抗日战争这里又写下过辉煌的篇章……所有这些都是李白所不知道的。采石矶下,钢城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高楼栉比,车水马龙,可谓阜盛繁华,这种繁华绝不亚于“开元盛世”,只是李白已老到一千三百多岁了,再也不能秀口喷吐大半个中国,再也不能大笔挥洒复兴的中华。
    从采石矶上走下来,正好路过李白的衣冠冢。李白已经沉江,此处自然只能是象征性的埋葬。一抔黄土掩风流。这里,掩埋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掩埋的是“天生我村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就是被贺知章叹为“摘仙人”的李白?掩埋的是唐明皇步下陛阶以手相挽的李白?掩埋的是“折腰事权贵”就不会“开心颜”的李白?掩埋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这里的李白墓不是李白唯一的墓,在安徽当涂也有李白墓。就像内蒙不止一处有昭君墓,安徽不止一处有虞姬墓一样,人们总是希望将历史上最作秀的人物留在自己的家乡。这里虽然只是衣冠冢,也无所谓,只要与李白有关,采石矶人就满足了,马鞍山人就满足了。
    下山时,天色渐晚。因为是阴天,天暗得更早。倘若是个晌晴的日子,我站在采石矶上一定能看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观景象。如果李白还活着,一定会吟出“长江依采石,残照映钢城”一类的诗句。不过,这阴沉沉的天气,却让我看到了“烟雨莽苍苍”的景象,这景象似乎更切合采石矶的特点。
    走下山来,路边摊贩仍旧上前兜售采石五香干。来一趟采石矶,总不能空手回去吧,于是买点五香干带着。李白时代有没有五香干,我没有去考证,但愿有吧。那么李白一定是在捉月台上,一边豪饮美酒,一边嚼着香干,然后纵身一跃,在天门中断处,临风翩翩,羽化而仙登。
    从采石矶回来,我意犹未尽,吟成小诗两首:
              太白楼
    一千两百卅年前,李白乘龙上九天。

衣锦诗仙回故里,何时踏月返人间。
              捉月台
    大江东去水悠悠,采石矶头草正秋。

捉月台边酾美酒,仙姿万古得风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398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2-27 20: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不雅斋先生


    拜读!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7 2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江东浪

谢谢江老师,这么快就顶帖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59 天

连续签到: 39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2-28 15: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拜读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16: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鳄鱼


    多谢鳄鱼关注!{:soso_e181:}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5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2-28 18: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说的采石矶我在20年前也去过,当时的采石矶好像除了茶干的叫卖声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回忆,许多人莫名前往采石矶也是只想观赏“太白楼”看过的人都会和先生有一样的感觉,这就使我想起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身临其境,不如留下遐想”,真正的太白楼是怎么建的?我想应该不是李白,只是李白在失意后曾经逗留或者歇脚的地方,如果我再光临采石矶太白楼我想我应该和20年前心境是不一样的。先生真是多才多艺,好文章在结尾处来用诗词来总结,可算是一绝啊!欣赏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21: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容颜为君老


    多谢版主的点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2-2-29 18: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义之不惑 于 2012-2-29 18:28 编辑

被贺知章叹为“摘仙人”的李白?您好像打错了,应为“谪仙人”吧!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传贺知章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呼为“谪仙人”,解金龟换酒为乐。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47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2-2-29 20: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采石矶旁饮美酒,品茶干,忆太白……{: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9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3]偶尔看看II

 楼主| 发表于 2012-2-29 2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义之不惑
谢谢老弟指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