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夏河的第一站是参观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拉卜楞镇)西郊,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安多藏区(即藏传佛教所播及的青海、甘南、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卫藏尼哇”(第二西藏)之称。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近年来,拉卜楞寺的美誉度不断提高。2004年作为电影《天下无贼》的外景地被搬上银幕,引来一片喝彩。2005年,被美国旅游杂志《探险》、《视野》评为“梦幻之旅·户外天堂”。2009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拉卜楞寺特种邮票1套2枚,从而成为“国家名片”。国内外媒体更是“中国小西藏”、“东方梵蒂冈”等美称不断。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是当之无愧的。 拉卜楞寺还有一个出名的,便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走廊。整个转经走廊大概3.5公里长,转一圈大约2个小时。去转那1700多个转经筒,原本只是出于一种形式,一种到此一游的心态。但在转经路上,不仅仅是风景,在这里,只要用心去看、去融入,就会发觉,看到和得到的更多;在这里,你习惯仰望,因为那满目的蓝天和蓝天下金灿灿的大经筒;在这里,你习惯轻声细语,因为跨进了那沉重幽暗的经堂大门;在这里,你充满好奇,因为那随意穿行于街市和庙宇间的红衣喇嘛和不停绕着寺庙转圈的藏民;在这里,你喜欢聆听,因为那沉闷的长号角声,因为那唱诗般的诵经声;在这里,你经常迷失,迷失在那长长的转经长廊中,迷失于藏族老人脸上那一条条纵深的皱纹里。眼睛迷失了,心灵触动了,释怀在这神秘的国度里。漫长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陪伴你的只有那些同样风尘仆仆的身影和转经筒转动的嘎吱声。艰辛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虔诚的,感动你的是那些佝偻着腰背的老人,拄着拐杖,转着经筒一步一步向前挪着,但脚步却是那样坚定。当你看到那些一步三拜,不停伏地、起身磕长头的藏民,你便会明白什么是信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却又坚固的东西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个高原民族的精神领域里。有人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是的,当你面对那一张张诚挚的脸,轻轻的挥一挥手,回以微笑,你便会发觉,交流和祝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