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楼主:仙山闲人 - 

[户外徒步] 走过四季,留下精彩 —— 2013,我的户外回顾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3: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走进户外,就记住了一个名字——小五台。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请他去小五台;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他去小五台。它的风光,它的艰难,它的“眼在天堂,身在地狱”的诱惑,它的被户外驴友们称作中级驴友的毕业考试的强度。。。。。。早已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铭记我的心中。去小五台,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的恐惧。
    6月29日早晨,收拾行囊,接到云鹤电话,一同乘车去滁州。7点半,搭上云鹤老公的车赶往滁州。领队我想飞过海已在车站等候,取完票,滁州的几位驴友也先后赶到。在候车厅里,大家谈笑风生,但看得出众人的心里期待中多少夹杂着恐惧。将近9点,我们一行平均年龄超51岁的9个踏上G106次列车,向着心中早已神往的地方飞驰。将近1点,车到北京南站,领队小海和地接联系,不一会两辆小车载着我们驰向赤崖堡。将近5点,我们平安到达赤崖堡小赵家。小海在和主人商讨后面几天的行程,我们便开始惯蛋。晚上,一顿虽不丰盛但却很可口的冀北农家饭,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
生第一次,我们尝试了炕的滋味。
    30日清晨4点多,我们便起床吃早饭(小米稀饭加鸡蛋、花卷)。5点半,背起包出发。刚出村,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发生了,当地在路口设卡,收取每人200元进山费(过去曾经叫科考费,恐怕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个名字有点滑稽,又改成进山费),要知道这是一座野山,山上没有任何安全和救生设施,除了我们花钱请的向导外,山上也没有任何当地的人,他们就只管守在各个路口收费(如果你夜里偷偷进山,那你只能在夜里偷偷下山,否则不仅交进山费,还要罚款。),而且我们拿到的那张进山证上根本就没有价格,只有几行不疼不痒的规定和一句比规定更醒目的话:“违反以上规定出现安全事故责任自负”。更让人崩溃的是名为小五台,我们从北台上去,却不能按计划从西台下山。也就是说你爬完五台后还得原路返回,除非你到西台重新买票,因为西台属于西金河村的。
    等了半天,办理好进山手续,已近6点半,虽心里不爽,行程还得继续,我们开始北台、东台的攀登,这天虽没下雨,空气却很湿热, 从1100米的北沟到2200米的北一垭口,沿途植被主要是灌木丛和密林,很多地方没有路,只有一些丝带、箭头、树枝之类的路标。虽然危险系数不大,但由于一直攀升,非常消耗体力。开始我们还能坚持,但很快就汗如雨下,筋疲力尽,每挪动一步都是无比的艰难。从1700米开始,传说中的金莲花零零星星的出现了,但我们已了无欣赏的情致,只是在无际的丛林中攀着老不见顶的山。
    终于看见了天,上了北一垭口,大家把包一扔,躺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不过,到底是户外人,路漫漫一句“山那边好漂亮”,让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地上爬起来,爬上山顶拿出长枪短炮拍个不停。接下来的2400米的北二垭口、2600米的北三垭口,我们已经不知道是怎么上去的,因为陡坡、险路、美景交织在一起,我们已经分不清是靠兴趣,还是靠毅力上去的。反正下午3点到了2837米的北台脚下的时候,许多人已经脸色煞白,面如死灰,在领队小海的一再催促下,9个人才在北台顶上聚齐,合影留念。
    从北台到东台的路是完全在陡峭如刀削的山脊上行走的,而且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你得沿着悬崖爬上爬下,或者紧贴着崖壁小心翼翼的跨过去,听向导老王说,这儿是最危险、最容易出事的地方,我们此行虽有人一脚踏空,但万幸的是没掉下深渊。6点多一点,我们冒着阵阵小雨到达东台营地。刚扎好帐篷不久,狂风呼啸而至,帐篷的地钉轻而易举的被拔起。老顽童赶紧招呼大家用石头压住地钉,于是石头即刻成了奇货可居,我们打着电筒、头灯,在四处寻找石头。每个地钉上都压上了几个石头,以确保帐篷不会被狂风卷下悬崖(因为营地两边都是很陡很陡的坡)。老顽童又用绳子把几顶帐篷联在一起,以增加抗风能力。紧接着暴雨倾泄而下,帐篷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当时的感觉就是世界的末日来临,我们在惊恐寒冷中一夜无眠。
    7月1日早晨4点多,雨停了,风也小了一些,漫山的浓雾让我们如入仙境。我们冒着寒冷做饭吃饭,6点出发前往中台、西台,在2882米的东台顶上,我们在2882的石碑旁拍照留念,为玛尼堆添上我们的一份敬意。由于一夜大雨,山路泥泞湿滑,这使我们的行进显得异常艰难,再加上我们走完中台、西台后还得原路返回东台营地,而且昨晚的惊魂一刻记忆犹新,我们已经不敢在原地扎营了,决定下撤到2400或2200米的东沟营地。因此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按原计划穿越了。领队小海和向导老王商量后决定放弃穿越西台的计划,到达中台后就原路返回,拔营下山。10点多,我们到达中台,休息片刻,11点回撤。此行虽然少走了西台,可是两次穿越海拔2882米的东台是一件让人彻底崩溃的事。我们在几近绝望中再次穿越东台,下午将近4点,返回东台营地,马不停蹄拔营下山。
    下山的路,让人欲哭无泪。有人说,不到小五台,不知道什么叫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先是在陡峭的乱石堆中摸索,接着是在滑的停不住脚的泥路上跋涉,不时有人滑倒、摔跤,向导说,幸亏现在下山,如果今夜再下雨,明天你们只有溜坡了。6点半,历尽艰险,刚下到2200米的东沟营地,大雨骤然而至。除了我们和老顽童匆忙搭起帐篷(仍然淋了雨),其他人只能在雨中叹息,好在营地有早已搭起的帐篷出租,免了他们彻夜淋雨之苦。但是山沟里雷鸣般的水声还是让人担心山洪爆发,再次夜难眠。
    7月2日的黎明伴着飕飕冷风悄然而至,钻出帐篷,山沟里的绝景让人倾倒。我们一边洗簌、做早饭,一边欣赏美景,过去的一切苦难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7点,我们沿着东沟而下,一路上的蓝天、白云、瀑布、飞泉、奇花、异石,令我们沉醉、痴迷,可以说,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走的最美的大峡谷,虽然一次次山穷水尽,路断途穷,虽然在峡谷溪流的石头上反复穿越了四十多次,可是没有一个人埋怨,反而兴趣盎然,乐不可支。尤其是下山时的云天山色,更是让人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12点多,我们平安回到赤崖堡小赵家,3天的非人生活,一个个惨不忍睹。大家快速的捯饬自己,一个个有恍如隔世的感觉。1点半,我们踏上返回北京的汽车。真的离开了赤崖堡,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种不舍,一种依恋。在山上的时候,一个个发誓此生再也不来赤崖堡,可是此刻才知道赤崖堡已深深烙在了我们的心里,成了我们今生难以割舍的牵挂。是小五台让我明白,只有不断的爬山,登顶。你才能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学会用眼睛去看,学会用心去体会。
    4点多,我们在北京南站附近的一个旅馆住下,领队小海便迫不及待的领着大家寻找羊羯子,走了几条街,转了几个巷,终于在华灯初上的时候,找到了一家李记羊羯子,白的、啤的、酸的,各取所需,开怀畅饮,那份豪爽、那份惬意,非户外人谁有?
    7月3日凌晨2点半,匆忙起床,打的赶往每一个中国人都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广场,到了前门下车,几经周折,才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前,那儿已经**了许多人,都在等着开闸放人。4点,人流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进天安门广场,数万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等待着那神圣的时刻。4点50分,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一轮红日从天安门的东侧喷薄而出,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在朝阳的映照下,金碧辉煌,璀璨夺目。7点,返回住处,品尝了老北京的风味小吃后,赶往北京南站搭乘D319次列车,于下午6点半平安返回滁州。
    据向导介绍,穿越小五台有轻装和重装两类。
    轻装有:1.最强的:一天走完5个台,听说是国家级运动员级别的。2.较强的:从北台上经东台由东沟下。3.次强的:从东沟上由北台下。4.一般的:从东沟上,在2200米营地租帐篷休息,第二天上山下山;或者从北台上,在山上休息,第二天下山,背包由当地老百姓送上山。5.休闲的:就在附近的山沟里走走。
    重装有:1.最强的:从北台上,走5个台由西台下,现在已走不通了,西台不让下,只能折回头从东沟下。2.次强的:从东沟上,放弃北台,走其他4个台。3.较强的:从北台上,东沟下,走北东两个台。4.一般的:从东沟上,北台下,走北东两个台。
    由于南台太远,能走南台的人极少。多数走两到四个台。我们此次穿越北、中、东三个台,但由于西台被封,二穿东台,实际走了四个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3: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3日凌晨2点半起床,打的赶往天安门广场。司机很热情的介绍交通情况,在前门停了车。我们下车后却找不到进入广场的入口,幸亏遇到警察,打听到4点才给入场。没办法,等吧,好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陪着我一起等。4点,人流像潮水般的涌进天安门广场,人们在静静的等待着4点50那个庄严的时刻的到来。4点50,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紧接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灿烂的阳光把广场照耀的金碧辉煌。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3-12-26 1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一路的精彩。。。。。。。。。。继续精彩.....................{:soso_e179:}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2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伴随着这首歌,青藏高原——这个令人向往的神秘的地方,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走进青藏高原,一直是我的梦想。6月底,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去小五台重装穿越的我,突然被足迹户外的“大美甘南”召集帖深深的吸引了,九色甘南、神奇川北、美丽的青海湖,黄河铁桥、拉卜楞寺、桑科草原、花湖、九曲黄河第一弯、尕海、扎尕那。。。。。。无一不是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的人间佳景。于是,毫不犹豫的报名。考虑到高原地区情况复杂,尤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高原反应,携带的物品是反复的精挑细选。没有时间洗衣服,换洗的衣服得带够;高原气候变化无常,各种药品得备足;藏区的饮食不一定习惯,得带上备用的食品;7月18日去滁州高铁站取票,顺便去苏宁买了一台索尼微型长焦。。。。。。就这样,最后我的70+10的重装包还是前所未有的重。
    7月20日,我们出发的日子,一场大暴雨不期而至。车票早已买好,行程不能更改。下午4点,暴雨中,我们按时出发。一路上,大雨倾盆,4点40分,到达滁州北站。一会儿,领队大唯到来,接着,同行的28位驴友先后来到。5点30分,乘坐淮南开往上海的K8377次列车前往南京。7点14分,踏上南京开往兰州的T116次列车,一路向西,奔向早已心驰神往的地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1日下午3点半,列车安全抵达兰州。我们的高原之行正式拉开了帷幕。刚出兰州车站,领队大唯就联系上了当地的司机兼导游戴老板。我们登上戴老板的车子,径直向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驶去。    从黄河源头的青海玛多县到入海口的山东惠民县,黄河干流上不同结构的桥梁如长虹般凌空飞架,装扮着5640公里的黄河。而在兰州市白塔山脚下,一座铁桥横跨黄河,远远望去犹如一股巨大的波浪漂浮在黄河之上。这座名为“中山桥”的铁桥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黄河流经兰州市的一段水流湍急,波涛汹涌,险滩密布。故民间有俗语说“天下黄河不架桥”。兰州作为连接内地和西北的交通枢纽,从明代起人们就开始设想在黄河上架桥,征服黄河险阻。明代洪武五年,朱元璋委派卫国公邓愈在兰州西面7里处始建一座浮桥,后曾两次移置。这座名为“镇远桥”的季节性浮桥成了20世纪前兰州“控扼冲要,道通西域”的重要通道,人们称赞它为“边缴之要津,千古之伟观”。
    直到1907年,清政府聘请德商泰来洋行在浮桥的基础上建造了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铁结构桥。铁桥五孔四墩,长约250米,宽近8米,桥面为加厚铁托板条,建桥所用的材料全部由海外进口,耗银30多万两。这就是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桥”。   
    1942年,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天下黄河第一桥”改名中山桥。1949年8月26日,国共两党军队在兰州激战。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此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地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加固,加设了拱形钢架,黄河铁桥显得气势雄伟,结构美观。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红卫兵不知铁桥为外国人所建,故未把它当做“封、资、修的典型”而砸毁。有位历史学者说,“是无知保护了这座桥!”
    兰州黄河铁桥连接着兰州的历史和现在。“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石碑旁,曾用来系缚缆索而今锈迹斑斑的镇远桥将军柱下,每天都会吸引许多人顾盼流连。站在铁桥上凭栏远望,铁桥北面山上深深浅浅的绿色中点缀着兰州碑林的雕梁飞檐、大清真寺顶上的星月、凌驾半山的亭台楼阁、峭然屹立的白塔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漫步铁桥,细听黄河涛声,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131

组织活动:3

签到天数: 82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12-27 2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之作,堪称仙山老师一篇精品中的精品之作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22: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天下黄河第一桥,我们沿着黄河一路西行,前去参观黄河母亲雕像。
    黄河母亲雕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母亲(象征黄河)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象征华夏子孙),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中国人内在的实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84年8月所立“献给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母亲”碑。
    选材一说到花岗岩那有很多朋友就会问了,为什么不用质地更好的汉白玉或其他材料来雕塑,反而要用普通的花岗岩呢?那我们不妨来看看黄河水是什么颜色?再看看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呢?现在大家明白了吧!选用花岗岩是因为它能更好的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23: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兰州,当然要尝尝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啰,可是找了几条街,也没吃着。原来是晚上不做,早上才有。没办法,那就找个特色小吃吧。哈哈!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找到一家陇东名吃——饸饹面。有干拌的,也有水煮的,味道都很好吃。还有小菜,一元一份;尤其是卤猪手,纯肉36一斤。我们四个人,花了不到一百元,愣没吃完。吃过晚饭,已经将近8点,可是,太阳仍然没有落山,我们那儿恐怕早已天黑了吧。晚上,我们入住准三星级的酒泉钢铁集团酒店。条件不错,感觉很舒适。    7月22日清晨6点,天亮了,起床收拾行囊。7点,在一楼服务台领了早餐券,一看,乐了!哈哈!马有布牛肉面!这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佳肴啊!出门东行约百米,来到了中华老字号“马有布牛肉面”馆。面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味道绝对正宗,价格也很公道,5元一碗,另外还有鸡蛋、小菜。
    吃完早饭,我们回宾馆退房准备乘车去甘南。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喊了起来:“地震!”大地瞬间轻微抖动了起来,说实话我当时正抖着二郎腿,便说:“是我抖得。”有人立刻上网搜索,很快答案有了,甘肃定西7点45分发生6.2级地震。不过兰州的震感不强烈,当时我奇怪,定西到兰州也就一百公里多一点,怎么会没多少感觉?后来知道震中在岷县、漳县交界,距离兰州两百五十多公里,而且震级是6.6级。因为震感不强烈,所以兰州市民的生活依旧,我们也按原计划出发前往甘南(后来的行程还是受到了影响)。走在路上,不断有人接到家乡的来电,询问是否平安。
    由于今天是周一,到处堵车,出个兰州市就用了一个小时。不过,车一上213国道,速度立马就上去了,我也静下心来欣赏窗外的黄土高原的景色。从兰州往南,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所以,眼前的景物并不荒凉,相反到有点塞外江南的味道。
    一路上,只要你看见圆球状的建筑,还有顶上的星月标志,就说明你正进入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的区域,我们已经进入临夏回族自治州了。进入临夏,前面就是甘南,绿意越来越浓,远处高耸入云的苍山、近处成片刚刚收割的麦子告诉我们,海拔越来越高了。
    经幡、玛尼堆、白塔,它告诉我们已经进入了藏区。土门关,它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关南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关北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关南是藏族聚居区,关北是回族聚居区;关南是青藏高原,关北是黄土高原。据说在古代也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我们见到的是当代复制品。
    在这里,我们得掏钱上厕所。这是藏区一大特色,所有风景区、加油站的厕所都收费一元,而且只要纸币,不收硬币。或者是借口厕所坏了,把你引到附近藏民家去花钱上厕所。怎么样,一大特色吧。
    藏民的建筑非常有特点,他们的功夫主要花在了装饰上。藏族的喇嘛庙和我们前面看见的清真寺也截然不同。清真寺轻灵隽秀,而喇嘛庙庄严雄伟。
    中午,我们来到甘南小县——夏河,虽然小,但很洁净、雅致、安宁,跟东部躁动不安、肮脏无比的城市相比,这儿无异于世外桃源。我们的第一顿藏餐就从这里开始,感觉不错。可是,当我们几天后在不同的地方,天天吃着基本相同的8菜1汤的时候,真的让人崩溃了。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到夏河的第一站是参观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拉卜楞镇)西郊,大夏河将龙山、凤山之间冲积成一块盆地、藏族人民称之为聚宝盆、拉卜楞寺就坐落在聚宝盆上。它与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安多藏区(即藏传佛教所播及的青海、甘南、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卫藏尼哇”(第二西藏)之称。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近年来,拉卜楞寺的美誉度不断提高。2004年作为电影《天下无贼》的外景地被搬上银幕,引来一片喝彩。2005年,被美国旅游杂志《探险》、《视野》评为“梦幻之旅·户外天堂”。2009年国家邮政局发行拉卜楞寺特种邮票1套2枚,从而成为“国家名片”。国内外媒体更是“中国小西藏”、“东方梵蒂冈”等美称不断。寺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有18座金碧辉煌的佛殿,万余间僧舍,崇楼广宇,鳞次栉比,金瓦红墙,气势非凡。其中,以六大扎仓最为著名。扎仓,藏语意为学院。六大扎仓即六大佛学院:修显宗的闻思学院,修密宗的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天文的时轮学院,修医药的医药学院和修法律的喜金刚学院。其中,闻思学院为全寺中心,有前殿、正殿、后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赞干布像;正殿悬“慧觉寺”匾额,为清乾隆帝敕赐。正殿11开间,宽l00米,深75米,有柱140,大可合抱,可容4000喇嘛同时念经。殿内挂着各色彩幡,燃酥油灯百余盏,香烟缭绕,一派佛国气象。寺中还有两座讲经坛以及藏经楼、印经院,珍藏文物数万件,藏文经典6万余册。
    拉卜楞寺还有“拉康”18处。“拉康”(佛寺)即全寺各扎仓的喇嘛集体念经的聚会之所。其中以寿禧寺规模最大,有6层,高20余米,殿内供高约15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屋顶金龙蟠绕,墙旁银狮雄踞,外观十分宏伟。人称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清华、北大,是当之无愧的。
    拉卜楞寺还有一个出名的,便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走廊。整个转经走廊大概3.5公里长,转一圈大约2个小时。去转那1700多个转经筒,原本只是出于一种形式,一种到此一游的心态。但在转经路上,不仅仅是风景,在这里,只要用心去看、去融入,就会发觉,看到和得到的更多;在这里,你习惯仰望,因为那满目的蓝天和蓝天下金灿灿的大经筒;在这里,你习惯轻声细语,因为跨进了那沉重幽暗的经堂大门;在这里,你充满好奇,因为那随意穿行于街市和庙宇间的红衣喇嘛和不停绕着寺庙转圈的藏民;在这里,你喜欢聆听,因为那沉闷的长号角声,因为那唱诗般的诵经声;在这里,你经常迷失,迷失在那长长的转经长廊中,迷失于藏族老人脸上那一条条纵深的皱纹里。眼睛迷失了,心灵触动了,释怀在这神秘的国度里。漫长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陪伴你的只有那些同样风尘仆仆的身影和转经筒转动的嘎吱声。艰辛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虔诚的,感动你的是那些佝偻着腰背的老人,拄着拐杖,转着经筒一步一步向前挪着,但脚步却是那样坚定。当你看到那些一步三拜,不停伏地、起身磕长头的藏民,你便会明白什么是信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却又坚固的东西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个高原民族的精神领域里。有人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是的,当你面对那一张张诚挚的脸,轻轻的挥一挥手,回以微笑,你便会发觉,交流和祝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526

组织活动:229

签到天数: 333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拉卜楞寺,沿大夏河西行13公里,便进入水草丰美、宽广无垠的美丽草原——桑科。我们是穿着衬衫前往桑科草原的,事后证明我们这样做是多么的愚蠢,高原的白天和夜晚的温差特别大,许多人因此受凉感冒,这是后话。当时我们陶醉在一路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不过,真的来到桑科草原时,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有点失望,道路两旁盖满了房子,俨然成了一个城镇。我们走下车,此时的海拔已达到3200米,明显感到胸闷,稍一运动,便觉呼吸困难。但是远眺夏季的桑科草原,绿草如茵,野花争妍,绚丽悦目,似一块天然地毯铺展于天际。大夏河蜿蜒而来,蓝天、白云掩映水面,碧波荡漾,宛如一条哈达,为你献上草原吉祥的祝愿!炊烟袅袅,牛羊点点,帐篷星罗棋布,马背牧歌悠扬,暮色夕阳下,为你展开一副如诗如画的牧歌景象。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